杠杆配资网”这种产品定位使公司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
瞭望塔财经前言:面板行业的价格波动曲线,往往是资本投入的反向指标,而惠科选择在业绩回暖之年冲刺IPO。
瞭望塔财经通过证监会官网了解到,惠科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惠科股份”)于6月30日正式向深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,拟募资85亿元,其中10亿元明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。
1、面板巨头的资本之路
瞭望塔财经从官网了解到,惠科股份成立于2001年,从电视整机代工起家,2015年切入上游面板制造领域。公司目前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份额排名第三,仅次于京东方和TCL华星。
2025年1月,惠科股份在浏阳经开区签约投资90亿元的Mini-LED背光/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。该项目距离其2019年落户浏阳的280亿元8.6代线项目仅过去五年多。浏阳经开区官员在签约仪式上透露:“2024年,长沙惠科光电持续满产,已成为园区第二个百亿级企业。”
而在公司财务表现上,数据如过山车般起伏。2022年亏损20.97亿元,2023年盈利28.26亿元,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提升至36.73亿元。这种剧烈波动背后,是面板行业强周期性的直接体现。
2、曲折的IPO征程
惠科股份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。早在2020年11月,公司就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。历经六期辅导后,于2022年6月正式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。
当时正值面板行业下行周期,公司业绩大幅下滑。2022年公司预计亏损10.29亿至12.71亿元,扣非净亏损高达33.40亿元。这一业绩表现直接威胁其上市进程。
2023年2月,全面注册制落地成为惠科股份上市的转机。深交所发布专项通知,允许未盈利企业采用“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,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”的标准上市。公司随即表示该政策“拓宽了融资道路”。
然而,2024年惠科股份转换赛道,改道深交所主板重新申报。2024年12月31日,公司招股书显示,拟发行6.44亿股,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%,由中金公司继续担任保荐机构。
招股书披露,本次IPO主承销商中金公司与惠科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2020年。在六期辅导工作中,中金公司协助公司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、会计管理体系等基础条件。
3、核心业务的结构性隐患
惠科股份的业务模式存在多重隐患。公司营收高度依赖面板价格波动,而面板行业具有明显的强周期特征。2022年,公司面板平均销售单价较2021年下降67.02%,直接导致当年业绩由盈转亏。
产品结构上,惠科以TV面板为主,技术规格偏中低端。行业人士透露:“以85英寸为例,华星的产品是120HZ,惠科的是60HZ。”这种产品定位使公司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。
客户集中度风险同样突出。2022年三星、LG大幅砍单,对惠科销售造成重大冲击。2021年,三星集团贡献营收72.86亿元,而2024年骤降至26.20亿元。这种大客户依赖使公司业绩稳定性面临挑战。
技术路线上,惠科股份在招股书中坦言尚未掌握OLED面板生产技术。而OLED正是当前高端显示领域的主流方向。尽管公司计划投入25亿元用于长沙新型OLED研发升级项目,但技术突破仍需时日。
境外销售占比过高也构成风险。近三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维持在63%-67% 之间,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显著。专利纠纷更是不容忽视,2024年和2025年公司曾面临涉及32-85英寸面板的海外专利侵权指控。
4、财务数据的多重风险
惠科的资产负债表呈现典型的高杠杆特征。近三年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6%-78% 的高位。截至2024年末,短期借款高达218.81亿元,长期借款112.71亿元,债务压力巨大。
流动性指标同样堪忧。2022-2024年,公司流动比率始终低于1(0.64-0.85-0.99),速动比率在0.50-0.85区间。这些数据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存在明显压力。
存货管理是另一大痛点。2022年行业低谷期,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高达13亿元,占存货余额的22.27%。即使在下行周期,惠科仍维持高于行业平均的稼动率,导致存货规模持续走高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少数股权回购压力。截至2024年末,公司与多地国资合作项目中,存在129.27亿元的待收购股权及已收购尚未支付的股权款。这些潜在义务未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,构成表外负债。
现金流方面,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剧烈。2022年行业下行期,公司现金流状况明显恶化,而高负债带来的财务费用更持续侵蚀利润空间。
5、实控人控制与公司治理
王智勇通过惠科投控、深圳惠同合计控制公司52.31%的表决权,为实际控制人。这种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决策效率,但中小股东权益保障问题值得关注。
高管团队方面,招股书显示王智勇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,权力高度集中。核心子公司长沙惠科光电由杭井强担任总经理,管理团队在面板行业经验丰富。
2024年6月,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分红方案,合计分配现金股利约2亿元。这一决策发生在IPO前夕,且公司同时存在大规模债务融资需求,其合理性受到市场质疑。
关联交易方面,公司存在与多地国资合作项目的股权回购安排。2024年12月,深创投及东莞红土向惠科投控转让所持惠科股份股权,分别作价3.25亿元、6500万元。这些交易定价公允性需要进一步审视。
6、募资合理性的拷问
惠科股份本次IPO拟募资85亿元,其中10亿元明确用于补流还贷。这一安排引发市场质疑:在负债高企的情况下,公司为何不优先利用自有资金降低杠杆?
行业分析师指出:“2022年是惠科上市的最好时机,今年并不是很有利。主要是现在是TV面板低谷,价格已跌破现金成本,亏损率很高,现在上市存在估值可能偏低的问题。”然而公司却选择在2024年业绩回暖后冲刺IPO。
募投项目中,长沙新型OLED研发升级项目投入25亿元,长沙Oxide研发及产业项目30亿元,绵阳Mini-LED智能制造项目20亿元。这些投向显示公司力图向高端技术转型,但考虑到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70%,大规模扩产的必要性存疑。
监管环境的变化更增添不确定性。2024年3月,证监会发布《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》,明确 “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‘清仓式’分红” 情形。惠科股份2024年的2亿元分红虽非“清仓式”,但在高负债背景下仍显突兀。
证监会主席吴清同期强调:“企业IPO绝对不能以圈钱为目的,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。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、严之又严。”这一表态预示着惠科IPO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视。
在瞭望塔财经看来,随着面板行业逐步回暖,惠科2024年业绩明显改善。然而,129亿元的少数股权回购义务、218亿的短期借款、以及85亿元募资计划中10亿元用于还贷的安排,都在提醒投资者:这家面板巨头的资本棋局远未结束。
瞭望塔财经认为,接下来深交所审核人员将面临一个关键问题:在一个技术迭代加速、周期性极强的行业,惠科能否证明自己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?答案将决定中国第三大面板厂商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。
鼎盛配资-最大的证券公司-可靠的股票杠杆平台-网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配资网站开户同比增长425.1%
- 下一篇:没有了